Thursday, November 5, 2009

记忆中的历史


我的记忆蛮好的。

友人们常感到讶异为何我对一些生活上的琐事记得如此清楚。一些在他们眼中已属“咸丰年间”的事,对我来说却仍是记忆犹新。

上周一,我用手机播放了张学友和高慧君合唱的《你最珍贵》,然后望了望雯,说:“你最爱的歌。”她即问我怎么懂她喜欢这首歌。我告诉她说我还记得之前她与男友曾在K 房唱过这首歌。我看得出她很喜欢点这首歌来唱。她听了后,竟说她怎不记得有过这回事。我坚持我没记错,因为这仅是约一年半前的事。

前日,在巴士上,大伙儿闲聊间,她突然和大家说起这件事。我进一步说明那天乃伶之生日,雯男友也来了。然后,雯和他就顺理成章地合唱情歌。我犹记得后来他们还拍着拖,去看电影。一切情节发展合情合理。我过后还调侃她别减肥了。不然,她和他就更不合衬了。慈更凑上一句说:“阿Lok有瘦过咩?”我看看雯,说:“有啦!以前他还打篮球的时候比较瘦。”雯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会知道这个。朋友,你说过这个,我当然记得。

从以上的事件来看,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记性是挺好的。如果你想问我为什么把过去的事记得那么牢,我也不能给你一个确实的答案。也许,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。对身边的人与事有着关心力也许是其一原因。我好像有听过一句话,“你关心就会记得。”诚然,当我们有心地去听、看和感受,记忆就会在脑里藏得久;当我们无所用心时,什么事也就干不好。

若以似乎有点迷信的星座方面来看,处女座的我是属最会记仇的那一类型。也许,我记仇记得累了,而转移记生活的锁碎细节。哈哈……,不知这个说法说得通不通?

另一个看法是我把身边发生的事当成历史事件;把身边的人当成历史人物;把在身边逝过的时间当成历史的时间巨轮,而把生活上的事当成我爱的中国历史记住了。这样说倒无甚让人反驳之处。毕竟,人生本来就是历史的一部分。分别只是有人名垂青史;有人遗臭万年;而我们当中大部分则是历史中的匆匆过客。也许,有人不曾带走一粒尘埃,却必然在带动整个历史发展中起了微妙的作用。

我们或无显赫的成就,却得尊重历史。历史不仅是种借镜,亦是个别民族文化精粹发展的过程。我一直以来皆认为了解一个民族,最基本的是要了解他们的历史。当身为中华民族的我们不能以顺序“唐宋元明清”说出中国最后五个大朝代,我们还能期望自身有几分对自身文化的了解?(唐朝与宋朝之间其实还有个五代十国的过渡期。)

然而,我从身边所见的是另一番光景。人们可以看连续剧看得很兴奋,并可以叫出李世民和李隆基这两个名字,却不知唐太宗其实就是李世民,而唐玄宗就是李隆基,更莫说何为“玄武门兵变”、“贞观之治”和“安史之乱”了。

也许,在其他人的眼中,不懂这些没甚大不了。但,对我而言,这其实是种羞愧之事。中华文化绵延流长,后人却不懂从历史洪流中找出中华文化的根,说起来倒有点可悲。

尊重身边的人事物,并以关心作为了解的基点;正如我们得尊重历史,并好好了解历史一样。记性,若以这层面来看,其实也属一种尊重历史的表现。

20091028

Wednesday, November 4, 2009

生活中,有故事

生活中处处都是故事。而,当中有叫人唏嘘的,有令人不平的,也有使人牢骚不已的。

或许,与其说生活是故事的总汇,倒不如说身边发生的事,无论是平淡无奇的,还是轰轰烈烈的,其实可以触发我们心中对大环境的感概与无奈。

我的系友星期六那天食物中毒,以致错过昨日的考试,而得补考。在怜惜她的当儿,我在想于人生中,总是充满着不同的未知数。我们不懂何时我们会病倒,就如我们也不知我们一辈子中的起落点在那儿一样。当病倒了,我们才会懂病痛的滋味;当碰上低潮时,我们才来埋怨上天对自己不公平。但是,在身体无恙和日子过得平顺时,却不曾想想这些东西不是必然的。人生既不是一帆风顺,也不是无风无雨的。拥有时,须珍之,惜之,并小心翼翼地照顾它;失去了,不埋怨,不嗔恨,并心甘情愿地任它去,也许才是我们于人生中应对无常的唯一途径。和大家一样,我也在学习中,学习着面对人生。

今晚,我居住的公寓停了几小时的电。这可苦了我正准备明早考试的屋友们。因为走廊的灯用了后备电力来发电,所以还亮着。她们为了考试,到了走廊那儿念书。在这边厢,她们很努力地在温习;另边厢,一些公寓C座的住户却在鼓噪不停。那些人总爱在大节日,如中秋节和屠妖节时喧哗,也就算了。这次他们连停电时都要吵吵闹闹,更叫人讨厌。那刻,我的脑海即浮现“没文化”三个字。我虽不是上等人,亦对文化有着一定的基准。若你们在听演唱会,尖叫连连的,我可以理解。可是,停电这种事真的是令你们那番兴奋莫名吗?你们这样大呼小叫的,是会带给人困扰的。做人,还是自重点好!

诚然,有时候别人对我们有点不尊重,是自找的。“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”,自身不自重,也别想别人会尊重你的。这提醒着我,做人,无论对人对己,都要有基本的要求。我也得自重,免得日后沦为无文化的那一堆。

生活中总有提醒着我们的故事。只是,我们是否看清它发生背后带着什么道理。

2009年11月3日